吲哚菁綠(ICG)分子熒光影像是指使用ICG作為造影劑的熒光影像,在手術中用于偵測、顯示、導航外科腫瘤切除的新型術中熒光成像技術。
作為數字智能化診療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ICG分子熒光影像技術通過實現細胞功能水平的精準熒光成像,在提高手術精準性、降低手術風險、減少術后復發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肝臟腫瘤的外科診療提供了新的策略與手段。
術中超聲已應用于膽、肝、胰、腎、心臟等手術中,有利于術中了解器官血流動力學變化、腫瘤病灶位置等,具有定位準確,操作方便等特點,有助于判斷和確定切除范圍。
術中超聲聯合吲哚菁綠(ICG)熒光導航技術在腹腔鏡肝臟腫瘤切除術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發現微小肝臟腫瘤及難以鑒別的衛星病灶,對其進行精確定位,實時監控切緣,提高了肝癌手術的精準度及安全性。
吲哚菁綠熒光染色在腹腔鏡肝切除術中的染色方式大致可分為正向染色法與反向染色法:
正向染色法:通過術中解剖或術中超聲等手段辨別預切除肝段的門靜脈分支,使用細針穿刺并注入ICG溶液行預切除肝段或肝葉的熒光顯影。正向染色法難度較高,但熒光顯影信號更為明顯。正染成功后,在顯示器可見目標半肝或肝段緩慢染色,保留的肝臟部分不顯色。正顯法染色后目標區域染色熒光信號明顯,邊緣清晰。
術中超聲聯合熒光正染:
S2段切除:超聲引導門靜脈穿刺ICG正染成功率高,且省時。
S3段切除:術中超聲引導門靜脈穿刺正染法也較易實施,染色成功后根據染色界線進行切除。
S5段切除:對于熟練掌握門靜脈穿刺技術的術者,可采用門靜脈穿刺正染法。切除過程根據熒光邊界沿S5段與S4段交界由頭側向足側離斷,逐一結扎離斷肝中靜脈的S5段屬支,再沿S5段與S6段和S5段與S8段間的染色界面離斷肝實質,進而完整切除。
S6段切除:S6段位于右后葉下段,走行較為復雜,可根據實際情況實施較為容易的負染法或采用術中超聲引導門靜脈穿刺正染法。
S7段切除:術中超聲引導門靜脈穿刺時,采用正染法成功率高。病人可采取左側臥位以獲得更大操作空間,術中超聲定位染色成功后根據熒光影像界線用電凝鉤擬定切除線,由淺至深側離斷肝實質。
企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