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喪失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通常形成腫塊。
動物腫瘤發(fā)生的影響因素
致瘤因素可分為內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另外還有自身性別、品種、年齡等機體本身的因素。
內在因素
? 遺傳因子
? 免疫狀態(tài)
? 內分泌紊亂:性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素紊亂、長期過量使用激素
外部因素
? 物理因子:日光紫外線、電離輻射、纖維性物質、熱輻射、放射線
? 化學因子:外界環(huán)境中的致癌因素大約有90%以上是化學性,在畜禽中以亞硝胺類化合物、霉菌素和植物致毒素最為重要,現已知有致瘤作用的化合物達1000種以上。如亞硝胺類、焦煤油、有機農藥、芳香胺類、重金屬等。
? 生物因子:病毒、寄生蟲。
? 慢性刺激:慢性刺激造成的過度增生。
腫瘤疾病診斷
? 病史調查:品種、年齡、性別、是否有腫瘤發(fā)生的原因等。
? 體格檢查:
全身檢查。局部檢查:腫瘤發(fā)生部位;腫瘤的性質(腫瘤大小、形狀、質地、血管分布、有無包膜及活動度等);區(qū)域淋巴結與轉移灶的檢查。
? 影像學檢查:
臨床上常用超聲協(xié)助診斷:
對各臟器實現高分辨率的精準成像,提供專業(yè)豐富的差異化臨床測量方案,對病灶進行實時安全的監(jiān)控、測量,觀察其大小、形態(tài),血供情況。
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其他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病理學檢查、免疫學檢查、基因診斷來進行疾病診斷,其中病理學檢查是診斷腫瘤最可靠的方法。
動物常見腫瘤
貓、犬淋巴肉瘤
——貓淋巴肉瘤
貓淋巴肉瘤又稱貓白血病,是貓最常見的腫瘤。病原:貓白血病病毒。
貓白血病是由貓白血病病毒和貓肉瘤病毒引起的一種惡性、腫瘤性傳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惡性淋巴腫瘤、骨髓性白血病、變性性胸腺萎縮而非再生性貧血。發(fā)病率和致死率很高。
流行特點
本病可感染不同性別、品種的貓,以幼貓多發(fā)。死于腫瘤的貓約有1/3是本病所致。健康貓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貓白血病病毒而發(fā)病,也可通過胎盤垂直感染胎兒,還可經乳汁傳染給幼貓。本病病程較短,致死率高,約有半數的病貓在發(fā)病28天內死亡。
癥狀
一般潛伏期較長,癥狀多種多樣,常與造血系統(tǒng)有關,疾病癥狀(如精神沉郁、厭食和貧血等)缺乏特異性,診斷具有一定困難。
主要分為縱隔型(胸腺型)、消化道型、多中心型、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通過超聲可進一步輔助診斷,如瘤浸潤、轉移、擴散到何處,體內腫塊精確位置、內臟大小等。治療幾乎無法根治,可以說是絕癥,普遍通過抗腫瘤藥緩解,化療效果不明顯。
——犬淋巴肉瘤
臨診中大致分為五類:多中心型、消化道型、皮膚型、胸腺型(縱隔型)、其他型(起源于淋巴網狀內皮細胞;侵蝕中樞神經、眼、鼻道)
初步診斷:體表淋巴結腫脹,漸行性消瘦、貧血
確診:組織細胞學和組織病理學檢查
輔助診斷:血液學、骨髓穿刺、超聲檢查等。
類型:
? 多中心型:全身性淋巴結腫大、無痛;扁桃體、肝、脾腫大。
? 消化道型: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結條狀或彌漫性浸潤);腹壁腫塊;消化道癥狀
? 皮膚型:原發(fā)性,單發(fā)或多發(fā)皮內結節(jié),呈瘤樣或斑塊樣,常見于軀干或前肢;真菌病,皮膚紅斑、脫痂、脫毛、中心性、堅硬、斑塊樣的潰瘍。
? 胸腺型(縱隔型):腫塊位于前胸;咳嗽、呼吸困難(胸膜滲漏),氣管周圍淋巴結腫大;若胸部食道受壓,出現吞咽困難或反胃。
使用超聲輔助診斷時,可有效識別出不同類型的病理特征和臨床特征,為評估和正確判斷淋巴結、腫塊和器官的情況提供顯著的幫助。
治療
幾乎無法治愈。不同的類型有相對應不同的方法,其中控制多中心型淋巴肉瘤(最常見)最有效的療法是化學療法。而對于彌漫性消化道肉瘤,化學療法效果差。
在早期發(fā)現時,可通過手術切除,輔以放射和化學療法,因此常規(guī)體檢中不可忽視。
犬乳腺腫瘤
乳腺腫瘤是母犬臨診常見病。有35%~50 %犬的乳腺腫瘤和90%貓的乳腺腫瘤為惡性。
腫瘤小于3cm:保守療法。
腫瘤大于3CM:手術切除,單獨手術切除治愈率可達100%。
使用超聲可對腫瘤進行精準定位,精確測量尺寸,量身定制治療方案。
*參考:
左之才,王成,李春:中國鄉(xiāng)村獸醫(yī)手冊(第二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21.
鄧俊良,王婭.2019年全國執(zhí)業(yè)獸醫(yī)資格考試通關寶典·臨床獸醫(yī)學部分[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9.
鄧樺.2019年全國執(zhí)業(yè)獸醫(yī)資格考試通關寶典·臨床獸醫(yī)學部分[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9.
企業(yè)動態(tài)